关于举办“华为杯”第八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华为杯”第八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12-27 浏览次数: 13

各学院团委、学生会:

为引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孵化培育更多高水平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经研究决定,举办“华为杯”第八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华为杯”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二、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部、校学生会

2.协办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三、参赛对象

本届比赛为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孵化培育赛,根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有关规定,凡在20197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作品要求

1.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推荐。每件参赛作品的指导老师原则上不超过两人,且参赛过程中原则上不更换、不增加。

5.已经获得相关赛事省级以上奖励或者校级奖励特等奖、一等奖的作品不得参赛。已经获得校级比赛奖励,如无重要创新也不得参赛。

6.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

五、评判标准

1.以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学院团委自行组织资格与形式审查,并向校团委推荐作品。

2.主办单位负责复核参赛资格和作品形式,并举行复赛和终审决赛。复赛采取书面评审的形式,终审决赛采取书面评审和答辩的形式。

六、激励与奖励

1.对获奖作品给予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奖励对象为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其中,特等奖1件,奖金5500元,一等奖2件,每件奖金3500元,二等奖3件,每件奖金2500元,三等奖10件,每件奖金1200元。所有获奖作品荣誉证书均列明指导教师姓名。

2.校级特、一、二等奖作品,作为重点培育作品,支持其不断完善充实并参加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省赛、国赛,力争取得更高成绩。

七、工作步骤

1201712月,印发“华为杯”竞赛通知,各学院团委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220181-3月,各学院团委组织资格条件审查,选拔优秀作品,并负责指导完善。

320183月中旬,各学院提交参赛作品。

420183月下旬,学校举行“华为杯”竞赛复赛。

520184月上旬,学校举行“华为杯”终审决赛。

6201854日前,表彰。

八、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华为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培养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竞赛组织和动员工作机制,动员更多的学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把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并注重发挥学术科技类社团作用,为本学院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条件。

2.各学院要对参赛学生加强指导,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华为杯”的组织联络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资、技术支持,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申报要求严格履行参赛手续。合理组合老师现有的课题,吸纳大学生(含研究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联系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研究生部和各学院协调动员和统筹研究生参赛,原则上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指导和动员不低于一个研究生团队参赛。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的挂靠单位和指导教师要要求和指导学生社团积极参赛,并依此推动学生社团组建核心团队、凝练科研方向、确定创新项目,实施滚动发展。

九、联系方式

地点:校团委办公室201室(师生活动中心二楼)

联系人:陈希、王霄  

联系电话:28714852871209

邮 箱:tw@ahpu.edu.cn

信息发布指定微信平台:安徽工程大学团委(ahgcdxtw

  

抄送: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各学院

               校团委      教务处      科技处     研究生部     校学生会

                                             2017121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6.10 安徽工程大学团委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安徽工程大学师生活动中心二楼